在偏鄉山頂、離島或荒野拍攝,電力往往是最大挑戰。我是何明瑞,導演與攝影工作者,靠著 PROPOWFFER AC 移動電源,撐過長時間拍攝,完成每一次專業作品,也把創作帶到最需要的地方。

偏鄉拍攝的電力挑戰
凌晨四點半,山頂的氣溫只有五度。助理們戴著手套搬著燈架,我蹲在地上檢查攝影機的設定。天空還很暗,唯一的光來自幾盞我提前準備好的攝影燈。拍了三十多年片,我最怕的不是下雨,也不是器材故障,而是——沒電。
戶外拍攝和棚內完全不同。沒有插座、沒有備援電網,你只能靠自己帶來的電源撐過每一個鏡頭。一旦沒電,整個劇組就得停下來等,燈光、收音、監看螢幕全滅,現場氣氛馬上冷掉,更別說演員、場地租借和時間成本了。
我叫何明瑞,南投竹山人,從事影像工作三十多年。拍過電影、紀錄片、廣告,也有長達數月的紀實專案。我喜歡探索台灣的人文、生態與地方故事,像《農村的遠見Ⅱ》、《南國啟示錄》,很多時候需要長時間在戶外拍攝。這種工作型態有個共通點:場景離市電很遠。山區、離島、偏鄉都是我的常態拍攝地點,電源不足幾乎是標準配備問題。
早期,我用過車充+變壓器,也租過油發電機。車充功率小,只能撐收音或充電小器材;發電機功率雖大,但噪音大,收音現場完全不能用,而且笨重到要兩個人抬。市面上很多號稱大容量的AC行動電源,高功率輸出時又常掉電,結果燈光閃爍,筆電過熱。經驗告訴我,拍攝現場沒有什麼比可靠電力更重要。

1000W / 1200Wh 與 2000W / 2400Wh 的實戰應用
幾年前,我第一次使用 PROPOWFFER AC 移動電源,是在山區日出拍攝。那天我們需要三盞攝影燈同時運作,還要讓筆電即時修片、監看畫面。我帶的是 1000W / 1200Wh 型號。它的輸出穩定,燈光完全沒有閃爍,筆電運作順暢,拍攝結束後還剩餘電量。那一刻,我心裡真的想,它像片場的無聲夥伴,默默守護著每一次拍攝。
對於偏鄉拍攝,裝備本身就多:攝影機、燈光、收音設備、筆電、空拍機、投影機……每樣都要帶。再加上電源,包裡的重量瞬間變多。這時,1000W 型號的輕便就顯得很重要,既能撐起中型拍攝需求,又不會讓我負擔過重。
而當拍攝規模更大,需要更多燈光或連續整日拍攝時,我就會使用 2000W / 2400Wh 型號。比如離島長時間紀錄、深山生態攝影,這款機型足以同時支撐多台攝影燈、筆電與其他高瓦數器材,整天都不用擔心電力耗盡。它比我以前用的發電機安靜太多,收音現場毫無干擾,附拉桿設計讓搬運電源也比油發電機方便。
導演的豆花車公益計畫
除了商業拍攝,我還有一個「導演的豆花車」計畫。那是一台改裝餐車,載著豆花、攝影器材和投影設備,開進偏鄉和孩子們互動。我會教孩子手作豆花,然後用空拍機帶他們從上方看自己的家鄉,最後播放剛拍好的影片。這些偏鄉地點幾乎沒有市電,1000W 機型就能支援投影機、筆電和空拍機充電,安靜到不影響現場互動。孩子們圍著螢幕驚呼,「原來我家從上面看長這樣!」
我拍過金門紀錄片,有一次需要連續拍攝十個小時,燈光與攝影機幾乎不停,島上的電網不穩,時常跳電。那次我直接用 2000W / 2400Wh 型號 撐整天,不但支撐所有設備,還能讓我安心完成拍攝,不用擔心中斷。這種經驗讓我深刻理解,一個可靠的移動電源對專業拍攝有多重要。

穩定電力的重要性與心得分享
用到現在,我最在意的幾個點是:
- 輸出穩定:拍攝中電壓不掉,燈光、筆電都能正常運作。
- 安靜運作:不干擾收音或現場交流。
- 長時間供電:中型拍攝用 1000W 足夠,大型專案用 2000W 安心。
- 攜帶方便:偏鄉拍攝時,裝備已經很多,能輕鬆搬運很重要。
對我來說,PROPOWFFER 不只是電源設備,而是片場最可靠的夥伴。在那些沒有電的山頂、離島和偏鄉,它撐住了每一個鏡頭,也守住了我的作品。

延伸閱讀與AC移動電源了解
如果你也是攝影師或導演,挑選AC電源時不要只看規格表,要想它在現場的實際可用性。對我而言,能安心、穩定撐過整日拍攝,就是選它的最大理由。
穩定電力,守住你的每一次拍攝
了解 PROPOWFFER AC 移動電源
延伸閱讀
- 室內空拍機充電怎麼選移動電源?攝影師的高效補電攻略
- 戶外拍攝電源選擇攻略
- 公司採購行動電源該選哪種?
- 行動工作者用電攻略
- 減壓供電/降壓供電:生活中燈光忽暗該怎麼辦?
- 減壓供電 & 小型備電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