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停電這件事,往往發生得很突然。颱風天、維修施工、設備故障,家裡瞬間陷入黑暗,最慌的不是「沒有燈」,而是「不知道要先供電給誰」。有些人會把冰箱、電鍋、電風扇一次插滿,結果不到一小時就電池見底。其實,掌握幾個小技巧,你就能讓有限的電力用在刀口上。今天我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跟你聊聊「停電電力分配」這件事。
停電情境:為什麼要學會「分配電力」
停電不只是看不到東西這麼單純,它會影響:
- 安全:黑暗中容易跌倒、撞到東西。
- 資訊:手機沒電、網路斷線,跟外界失聯。
- 舒適:夏天沒風扇,整晚睡不著。
- 健康:如果家裡有長輩需要氧氣機,情況更緊急。
👉 Power B 提醒:AC 移動電源再大,容量也有限,學會「取捨」才是重點。
先釐清:家電耗電量與突波功率
在開始分配之前,先了解家電的「平時耗電」與「啟動瞬間突波」。
家電耗電與啟動瞬間突波倍率參考表
家電 | 平均耗電 | 啟動瞬間突波倍率 | 建議估算功率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冰箱(200L) | 150W | 3–4倍 | 約600W | 建議短時補電 |
電風扇 | 50W | 1.5倍 | 約75W | 高CP值 |
LED燈 | 10–20W | 無 | 20W | 必要照明 |
筆電 | 60W | 無 | 60W | 通訊必備 |
熱水瓶 | 700W(加熱) | 無 | 700W | 建議一次性加熱 |

優先供電清單:哪些家電該放第一順位?
照明
停電第一瞬間,先打開燈。LED 燈耗電小,一顆才 10–20W,就能讓全家恢復安全感。
通訊與資訊設備
手機充電、Wi-Fi 分享器、筆電 → 停電時最重要的是「保持聯繫」,知道外面狀況,才能決定下一步。
必要醫療設備
家裡有氧氣機或呼吸器的家庭,一定知道這不是選項,而是必須。這類設備功率不算高,但需要穩定。
👉 我的經驗:曾有讀者私訊我,分享他買備用電源完全是為了父親的氧氣機,因為停電時「不只是麻煩,而是不能等的需求」。
冰箱(短時補電)
冰箱不用整晚插著,短時補電即可避免食材快速變質。建議停電頭幾小時先觀察,必要時再補電。
第二順位:舒適與便利的家電
電風扇
夏天停電最難熬的就是熱。好在電風扇很省電(50W 左右),用 AC 移動電源供電,一整晚都不是問題。
熱水瓶(燒一次水即可)
建議停電一開始就先燒一壺水,之後就不必持續耗電。
👉 Power B 建議:避免使用保溫模式,因為它是「隱形電力殺手」。
小型廚房電器
電鍋、微波爐都能用,但要遵守「分時供電」。意思是:煮飯完就拔掉,不要同時和其他家電並行。

想知道哪款電源符合你家的需求?點我看完整型號表
不建議優先供電的家電
- 冷氣:太吃電,一般電源撐不住。
- 除濕機:雖然舒適,但停電時非必要。
- 烤箱、電磁爐:高耗電,幾分鐘就能榨乾電力。
- 吹風機、洗衣機:短時間忍耐即可。
👉 Power B 的觀點:停電不是比誰「生活照常」,而是要「少電過關」。
分配技巧:怎麼延長有限電力
- 低功率組合更划算:燈+風扇+筆電,比一個電鍋划算得多。
- 分時供電:先煮飯,再拔掉,再供風扇或冰箱。
- 避免待機模式:熱水瓶保溫、冰箱常駐插電都會偷吃電。
- 容量預留:至少留 20% 電力給通訊與照明,避免臨時斷電。
延伸:AC 移動電源的角色
傳統行動電源頂多充手機,對停電幫助有限。AC 移動電源的重點是能直接供應家電,讓生活不中斷。
👉 Power B 提醒:選購時不是「越大越好」,而是「剛好符合你家的需求」。建議先列清單,再找對應功率的電源。

結論:有限電力,優先滿足「必要」
停電時,最重要的是安全、資訊與健康。照明 → 通訊 → 醫療 → 冰箱 → 風扇,這是一份簡單卻實用的優先清單。
我的建議:事先模擬一次,把插頭插過一輪,看看哪些電器能用、哪些推不動。這樣到真正停電時,你不會手忙腳亂。
延伸閱讀建議
- 家庭用備援電源怎麼選?
- 不是便宜貨,卻是值得信賴的選擇
- 台電停電通報資訊:台電今日停電公告
- 內政部消防署災害應變資訊:災害應變資訊平台